内容提要: 地处黄河岸边的济南长清区归德镇是的一处粮食主要产区,杜圈村的52岁农民杜振生流转了当地的347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去年粮食价格坚挺,他收入颇丰,然而今年,记者见到他时,收获的玉米却让他犯愁:他算了一笔账,主粮价格下跌,他至少得比去
地处黄河岸边的济南长清区归德镇是的一处粮食主要产区,杜圈村的52岁农民杜振生流转了当地的347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去年粮食价格坚挺,他收入颇丰,然而今年,记者见到他时,收获的玉米却让他犯愁:他算了一笔账,主粮价格下跌,他至少得比去年少收入12万元。
20日中午,长清归德镇德归家庭农场负责人杜振生今年收获的玉米还没打算往外卖,黄灿灿的玉米堆了一地。他说,粮食价格太低了,想等着涨涨价再卖,能尽量减少点损失,“哪怕每斤玉米再涨五分钱也好。”
归德镇由于地势平坦,是济南市的粮食主产区,大部分村民仍在种植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杜振生是长清乃至济南市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往年粮食价格稳定的时候,他一年能挣不少钱,但今年粮食价格下跌,让他很头疼。
“去年小麦1.23元一斤,今年1.06元,去年玉米卖出价格为1.08元一斤,今年0.78元。”杜振生说,幸好他今年将小麦卖出的时间早,价格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玉米按照总产量40万斤、每亩地比去年少收入0.3元算,总收入要至少比去年少12万元。
一些散户受到的影响也不小。20日,平阴南坦村66岁的老人李海青到附近小屯村的一处收粮点打听粮食价格,而早已守在此处的不少农户看上去满面愁容。
“玉米价格跌得最厉害,去年最高1.28元,今年上门收购价格才0.78元。”一村民说,刨除一亩地需要买种子、打药、浇地、施肥等成本,一亩地收入也就500来块钱,小麦今年的价格虽不如玉米降得厉害,不过也受到了影响。据了解,有些老人因为年龄大了,无法外出打工,只能指望在家种地挣钱,往年的收入还算可以,但今年粮食价格下跌得实在太厉害。李海青老人就是这样,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口人,种的地不到3亩,玉米收成总共2000多斤,虽然不多,他却因价格下跌至今也舍不得卖。
美里湖街道的郑家店村,曾经以盛产黄河大米出名,是黄河大米的主产区之一。然而现在因为种植成本高,种地收入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导致不少稻田变成荒地。不过,济南的水稻产量较少,加上水稻价格无玉米价格波动大,吴家堡附近的村民说,没感觉到受太大影响。
而在另一些山村,以及黄河北的一些村子,不少农民宁可让农田荒着也不愿再种地。有村民说,外出打工一个月挣两三千元,能抵得上家里种地一年的收成,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种粮。
南部山区的一些小地块上,虽然每年都会种植小麦,但这些小麦产量并不多,当地的村民也没指望将其卖出去挣钱,而是主要当做自己日常的口粮。历城区石庙村的老人曹永平说,他家种麦子不是为了卖,都是自家吃食,收麦子后,他自己不方便去磨面,会有人来将小麦换成面粉,比如用60斤小麦能换50斤面粉,供日常生活所用,对老人而言,粮价下跌似乎对他的生活影响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