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17年上半年,大蒜价格延续了上一年的风光,到了下半年,对于蒜农和经销商来说称得上是一段黑暗时期,冷库大蒜开卖以来,蒜价呈断崖式垮塌,每个月一斤大蒜就要下跌三四毛钱,最糟糕时跌到了2块多钱一斤,一些贸易商更是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情形。 2018年新年
2017年上半年,大蒜价格延续了上一年的风光,到了下半年,对于蒜农和经销商来说称得上是一段“黑暗”时期,冷库大蒜开卖以来,蒜价呈断崖式垮塌,每个月一斤大蒜就要下跌三四毛钱,最糟糕时跌到了2块多钱一斤,一些贸易商更是出现恐慌性抛售的情形。
2018年新年伊始,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效应的刺激下,大蒜价格悄然升温,一斤又上涨了几毛钱。
蒜价一波三折,背后谁是推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市蒜农又该如何应对?2018年大蒜行情走势如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针对上诉问题进行了调查。

元旦前后 大蒜又开始涨价
近日,家住渝北区天邻风景的王婆婆提着菜篮子在附近的永辉超市蔬菜区转悠了一圈,发现新年伊始,大蒜悄然在涨价。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年前大蒜才3.4元/斤,近几天涨了4角多,有的甚至涨到了近4元/斤。在重百、新世纪等超市,大蒜零售价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不少超市每斤单价涨幅在0.5元上下浮动。
“元旦期间,大蒜进行促销打折活动,一斤在3.1元左右,有的更是低到2.8元/斤,但随着促销结束后,价格就恢复至原价。”永辉超市相关负责人透露,元旦前一周,主城永辉超市的大蒜价格都有调整,大蒜价格都上涨了几毛钱,现在各大门店的执行价大都在3.58-3.99元/斤。
近期大蒜零售价格的上涨除了与节日拉动有关外,还与批发价格的上涨密不可分。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最新数据显示,大蒜零售价与前四周均价比上涨10.68%,其中九龙坡太慈农贸市场大蒜批发价上涨至每斤3.5元。
转型发展 蒜农注重深加工
尹川瑜是梁平区柏家镇桂花村的蒜农,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大蒜种植大户,近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桂花村的大蒜基地时,他正忙着筹备农资,等到开春后好进行生产。
去年8月,尹川瑜从种植基地运了8吨大蒜到重庆双福农贸城。大蒜从地里进入市场所需的种植、人工、有机肥、运输、进场费等一系列成本为一斤1.8元左右,最后成交的批发价在2.5—3元不等,一车大蒜净赚近1.5万元。
尹川瑜介绍,他在桂花村流转了60多亩土地种植大蒜,去年是第二次收获,全年产量达22吨。基地里的大蒜全是引进的山东、云南的优质高产品种,不仅蒜瓣多,个头大,蒜味也比周边湖北大蒜更浓,除了拉到重庆卖批发外,当地的餐馆都是他的买主,平均一天就要出货近1000斤。
值得一提的是,看着如今萧条的大蒜市场,头脑灵光的尹川瑜除了做大蒜批发、零售外,还转型发展,做起了大蒜深加工。目前,他的公司有蒜米、蒜心、蒜油等系列产品,一斤附加值提高了近2元左右,去年仅靠蒜米就收入了近4万多元。
“现在50吨的冻库囤积了10多吨大蒜。”尹川瑜笑着说,总体来说去年种大蒜还是有赚头,只要今年天公作美大蒜不减产,价格维持在3元/斤左右都还可以盈利。面对今年的市场行情,尹川瑜满怀信心地说:“接下来,我还要引进几台设备,开发更多的精深加工产品。”
连年增产 蒜价风光不复返
大蒜价格缘何在这几年出现大起大落?
山东卓创资讯大蒜分析师崔晓娜表示,大蒜连年增产是大蒜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去年是2010年以来库存量最多的一个年份,达到3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60%以上。充足的供应量也造成去年9月底冷库蒜开卖后价格一路走低。
“重庆蒜价受大环境影响,市场的批发价也降得厉害,而蒜农仍有赚头,其根本在于:重庆在全国不属于大的产区,即便有零星的大蒜种植,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地产大蒜因种植规模,产量受限,出现亏本现象的可能性相对较小。”重庆永辉超市总部一郑姓工作人员分析说。
市农委相关专家也指出,蒜价“过山车”的主因是信息不对称,要避免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大起大落,各级政府到行业协会应通力合作,建立市场预警和应急机制,对农户进行种植指导,做好市场信息与农户生产的无缝衔接。
同时,他也表示,市场上大多卖的都是原材料,本地乃至全国各地剥皮、灌装等初加工设施少,根本没有议价空间,产地蒜价要稳定并让蒜农获得合理收益,必须从供给端发力,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
针对近两年来的大蒜市场行情,业内人士对2018年的大蒜行情走势也做出分析。总的来说,种植面积、亩产量、冷库库存决定了今年大蒜的价格,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库存有大量剩余,除非遇到天气灾害让大蒜产量减少,预计今年大蒜产量还会继续保持高位,价格不容乐观。 源自重庆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