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近期国内大豆市场缺乏具有支撑性的要素,场内交易主体入市信心逐步失落,导致忌惮收购或离场观望等消极心态出现,这无异于增加了大豆价格的下行压力。而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终端需求方入市积极性进一步下滑,市场成交涣散,无力提振大豆价格。 新作大豆
近期国内大豆市场缺乏具有支撑性的要素,场内交易主体入市信心逐步失落,导致忌惮收购或离场观望等消极心态出现,这无异于增加了大豆价格的下行压力。而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终端需求方入市积极性进一步下滑,市场成交涣散,无力提振大豆价格。
新作大豆价格低开低走
10月份,全国各地大豆开始陆续收获,各地上市量增加的同时,价格快速下滑。今年南方产优质大豆价格暴跌的行情令人始料未及,往年湖北、安徽大豆价格多数运行在5000元/吨以上,而今年上市这种巨大的落差,使得豆农惜售心理增强。
目前安徽产地购销两淡局面明显,因为市场价格严重偏离豆农心理价位,农民“捂豆惜售”现象明显,当地粮商收购困难,部分转向收购河南大豆。9月末黑龙江大豆上市初期收购价格为4100元/吨,目前各地清粮收购价格普遍在3900~4000元/吨之间,外销价也跟随收购价普遍下调200元/吨。新作大豆低开低走,中短期行情仍难言乐观,东北地区现货价格或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新大豆市场采购重心倾斜
从东北地区上市的新作大豆看,今年因为降雨偏少以及药物效果不好等影响,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大豆蛋白含量普遍低于去年。另外,今年大豆虫口率较高,内蒙古地区尤为严重,贸易商收购大豆多数有虫口。
从价格上看,关内大豆目前对外销售价已经多数跌破4000元/吨,个别地区降至3800元/吨。南方各消费市场及需求企业采购重心转向关内,东北新豆成交寥寥,黑龙江大豆出省量明显下滑,少量外发大豆也主要以芽豆为主,商品豆无人问津。
陈豆库存仍在缓慢消化
国家取消临储收购政策,东北地区大豆集中供应市场,部分陈豆流入到下年度市场。10~11月份正值国内外大豆集中上市时期,季节性供应压力下市场价格逐步回落。
新年度国产大豆总体供需缺口大概有292万吨,未来市场可能要继续消化储备库存。但前半个年度也就是2016年3月份之前,市场仍然不会缺豆,因为按照目前东北豆油7400元/吨、豆粕2870元/吨,大豆毛粮价格3600元/吨计算,油厂压榨亏损。所以,压榨企业在前期可能不会入市采购,即使收购数量也非常有限。
目前多数厂家停收,因为采购关内大豆数量较大,暂时以消化库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