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小麦赤霉病是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之一,近年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4月5日,省农委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专家表示,今年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提醒,今年由于取消了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防治药剂不再统一采购发放,农民朋友应
小麦赤霉病是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之一,近年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4月5日,省农委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专家表示,今年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形势尤为严峻。同时提醒,今年由于取消了“一喷三防”补助项目,防治药剂不再统一采购发放,农民朋友应及早备好对路农药,以免错过最佳用药适期。
今年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据了解,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我省麦区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我省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部分年份有秆腐危害。
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介绍,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我省发生范围和程度有逐年扩大与加重的趋势,发生范围从常发区的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北扩到淮北主产麦区,发生范围已覆盖全省。
“今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大,加上气象预报4月份降雨过程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程度高,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全省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需实施预防面积约6500万亩次,防控形势严峻。 ”朱永东说。赤霉病“可控可防不可治”
多年来,农业部门对于小麦赤霉病一直强调防控,这是因为这种病可控可防,但不可治。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丁克坚教授解释,这是因为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真菌菌丝会在小麦扬花颖壳张开时,由颖壳内壁入侵。小麦齐穗扬花期多数不显症。但如果不采取有效预防,一旦温湿度条件适宜,灌浆期病菌就会迅速发展。因为病菌前期已经侵入麦穗内部,后期看见病害发生时,再开展防治,防治效果极差,甚至没有效果。
据悉,小麦赤霉病一旦发生,不仅导致产量大幅下降,而且影响品质,影响销售,“如果病粒率超过4%,这种小麦粮站严禁入库。因为感病籽粒病菌可产生多种毒素,人、畜误食病粒后会引起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 ”丁克坚说。及早备药勿错失防治适期
一直以来,我省小麦主产区各地都是通过实施“一喷三防”项目,统一采购防治药剂发放给农户,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但是今年,中央财政对农业生产投入资金进行动态调整,取消了“一喷三防”补助项目。
“防治药剂不再统一采购发放,这需要大家及早购买对路农药,以免错过最佳用药时期。 ”朱永东告诉记者,取消“一喷三防”补助项目,并不意味着省财政不再对小麦赤霉病防控进行资金支持,“今年主要有三个渠道用于扶持小麦赤霉病防控,一是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8000万元,已下拨到县。二是粮食绿色增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2.6亿元,也已下拨到县。三是病虫害统防统治资金,正在积极争取,将在近期下拨到县。 ”
据悉,这三块资金,由项目县统筹切块安排,支持小麦赤霉病防控。此外,省农委还将通过粮食生产绩效管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加大对小麦赤霉病防控的投入。